文科专栏 | 刑法学私家笔记:日本刑法体系书哪家强?
刑法 研究 日本
作者: 刑部尚书
2015-09-28
对中国学者而言,日本的刑法体系书并不陌生。那么,究竟怎样的书能够被称为体系书?这么多的体系书究竟各有什么特色?对于试图接触日本刑法的学者而言,从怎样的体系书入手最为合适呢?

文科专栏

 

本文为“刑部尚书”特约作者 | 早稻田大学刑法学博士生 曾文科

独家授权发布

 

“刑法,长着一张父亲般的脸,威严而慈祥”

——【日】 西原春夫

 

笔记

 

对中国学者而言,日本的刑法体系书并不陌生。那么,究竟怎样的书能够被称为体系书?这么多的体系书究竟各有什么特色?对于试图接触日本刑法的学者而言,从怎样的体系书入手最为合适呢?

 

随着中日刑法学交流的加深,我国刑法学者从日本刑法学中汲取了大量理论用以构建现代的中国刑法学。其中最基本的一步,则是研习日本学者所撰写的刑法体系书。在张明楷教授的指导与影响下,笔者自本科学习刑法起就开始接触日本的各种刑法体系书。而今赴日留学已有两年半,在早稻田大学松原芳博教授的指教下,对日本刑法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研读刑法体系书也成为了每日的必修功课。

 

市面上,日本刑法体系书的中文译本并不少,大塚仁(敬称略,下同)、大谷实、野村稔与西田典之的书早些年已被介绍到中国;近年,山口厚、松宫孝明、松原芳博的书也被翻译成中文;前田雅英、高桥则夫的书据说也在紧张的翻译过程中,不日将付梓出版。所以,对中国学者而言,日本的刑法体系书并不陌生。而在日本,随着刑法学者人数的增加以及文字处理技术、出版手段的更新,更是能够饱览体系书琳琅满目的盛况。那么,究竟怎样的书能够被称为体系书?这么多的体系书究竟各有什么特色?对于试图接触日本刑法的学者而言,从怎样的体系书入手最为合适呢?就这些问题,笔者想谈谈自己这几年来研读日本刑法体系书的体会。

 

首先有必要说明刑法体系书的范围

 

在日本,同一个学者可能会撰写多本有关刑法全貌的书,但这些并非都能称之为体系书。简单地说,体系书是学者基于自身对刑法的理解,逻辑一致地对刑法中的重要问题逐一进行整理并阐述自己观点的著作。借用野村稔的话说,刑法体系书是学者对刑法理解的客观化。因此,体系书是一个学者的刑法立场与思想的总决算,是一项需用毕生之力来完成的事业。所以,就刑法部分问题进行的论点式著作,便于初学者学习的入门书,面向全体国民介绍刑法全貌的概说书,以实务家为对象的刑法解说书,将在法学杂志上连载的文章汇编成册的刑法讲解书,由诸多学者共同编纂的法条评论书,乃至学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为方便教学而撰写的教科书,都不能称之为体系书。另一方面,大多数学者是在对刑法中的所有重要问题进行深思熟虑,在真正确立了自己的立场后,才开始撰写体系书的。此时,学者大多已成名成家,甚至已届(过)退休年龄。这也正是日本刑法体系书质量有保证,研习刑法者需将其奉为每日功课,谈及一学者的刑法思想必援引其体系书的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自从日本创设法科大学院制度(以通过司法考试,培养法曹为目的;有别于以培养未来学者为任务的法学研究科)之后,学者的体系书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样式。

 

一直以来,体系书作为学者毕生思想的总结,其设定的读者也是具有同等研究能力或潜力的同行,理论性之强是不言而喻的。这种体系书往往也用作法学本科生的教科书或法学研究科的硕士、博士的研究资料。而对于希望成为实务家的法科大学院的学生来说,通读这种体系书虽有助于提升理论修养,但强求他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用以理解诸如犯罪论体系、责任的本质这样的难题,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大多数学者为适应法科大学院学生的需要,开始撰写另外一种样式的体系书。即删减理论性过强而又不能直接用以刑事实务的部分,突出判例的分析与解说,在保证体系性的同时突出问题意识,以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

 

例如前田雅英的体系书《刑法总论讲义》与《刑法各论讲义》(东京大学出版社)第5版与第6版。该书第6版对原有的第5版进行了大幅度删减,目的正在于便于法科大学院学生阅读。因此,可以说该书第6版与第5版所设定的读者群不同,两者是不同样式的体系书,因此第5版并没有随着第6版的刊行而大幅“贬值”。再如,一般公认山口厚的体系书是2007年出版的《刑法总论》(有斐阁,第2版)与2010年出版的《刑法各论》(有斐阁,第2版)。除此之外,有斐阁还出版了其著作《刑法》(第3版,2015年)。后者是将总论与各论合在一本书中来论述的,是面向法科大学院学生的体系书;与此相对,前两者则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系书。细心地读者可能还会发现,由于面向法科大学院的体系书更加注重网罗最新的判例,而传统的体系书更加看重理论的变迁,所以后者较之前者,再版的速度相对慢一些。

 

接下来,结合中国学者时常引用,容易接触到的日本刑法体系书(限于笔者的阅读范围、理解能力以及本文篇幅,只能有选择性地简要论述,难以面面俱到,也难免有失偏颇,还望读者见谅),谈谈其各自的特色。

 

先说已经有中译本的体系书

 

(1)大塚仁与大谷实的书算是当下日本老一辈刑法学者著作的代表,可称之为正在逝去的通说。虽说是老一辈的学者,但如大谷,近年来仍然在不断更新其体系书。老一辈学者体系书的一大特色是用词简单易懂,尤其是对于在国内学习日语的刑法学者,读他们的书基本上无障碍。这种遣词用语的能力,恐怕是新一代的日本刑法学者难以企及的。

 

(2)野村稔的体系书由于久未更新版本,参考价值有限,所以在此就不多论述了。由于身在早大的关系,笔者有幸旁听了野村给本科生开设的刑法课程。野村十分看重法条本身,不仅是刑法典,而且包括特别刑法的规定,其本人也并没有停止对刑法的研究。今后如有机会再更新版本,想必定会与众不同。

 

(3)西田典之虽然不幸于2013年辞世,但由弘文堂出版的体系书仍然在日本的教学与研究中被广泛引用,主要原因是书中的解说通俗易懂,书的分量也恰到好处,既不流于肤浅,也不增加过多的阅读负担。传闻其弟子桥爪隆有意继续更新该书版本。插句题外话,在日本刑法学界,由弟子继续更新老师体系书的情形并不多见,这一点有别于德国。

 

 

and

 

 

(4)山口厚刚刚退任日本刑事法学会会长,其书整理学说周到,论证观点有力,行文布局简洁,是当下日本结果无价值论者刑法体系书的代表。唯一遗憾的是,离该书总论第2版刊行已有八年之久,尚未再出新版本。但如前所述,体系书代表的是学者毕生思想的总结,之所以未出新版,或许是因为著者认为这八年间并未出现特别值得新版论述的重大理论问题,或许是因为著者尚未就某些新问题做出最终决断。因此,目前只能结合今年刚出版的《刑法》(有斐阁,第3版)来管窥山口近年来的思想动态。

 

 

(5)松宫孝明属于关西学派的代表,对德国刑法学的研究与推崇极深,读其书可以明显感受到和东京圈学者著书的不同风格与迥异观点。当然,与其撰写的论文相比,其体系书是极为浓缩的版本。

 

(6)严格地说,松原芳博的《刑法总论》(日本评论社,2013年)算不上是体系书。但由于其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且该书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故在此允许说多说上两句。这本书是对杂志《法学セミナー》上的连载文章进行编纂、补充而成的,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论理性。尽管有推销导师之嫌,但我仍然可以负责责任地说,该书是对各观点总结得最为妥当,对日本刑法理论讲述得最为透彻,论证逻辑最为严密的书。与该书配套的《刑法各论》也将于近期出版。将来,松原应该会推出真正意义上的体系书。

 

再来看看那些尚未被译成中文出版的体系书

 

(7)前田雅英的书已如前述,其第5版与第6版是以不同读者为对象的体系书,值得互为参考。另外,前田体系书的特色在于,最大限度地使刑法理论与判例观点保持一致。这一点,或许与前田雅英本人与实务界的有着莫大的联系有关。因此,对于实务界来说,前田雅英的观点更加容易被接受。但是,由于判例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立场的法官做出的,比起严密的逻辑一致性,判例更加追求问题解决的妥当性与国民的可接受性。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论证这些有着微妙差别的判例观点,前田书中的某些论点难免令人略感牵强,体系性也稍显薄弱。前田体系书的另一大特色是书中绘制有大量浅显易懂的图表,十分适合初学者阅读。笔者自身读过的第一本日文刑法体系书,就是前田的。

 

(8)井田良的书可谓是行为无价值论者体系书的代表。井田在德国刑法上的造诣极高,但并不一味地推崇德国刑法,而是借鉴德国刑法理论来切实地解决日本刑法学的问题。但如山口一样,《讲义刑法学(总论)》于2008年由有斐阁出版后,至今未出新版。另外,井田的各论体系书也一直未面世。

 

(9)曾根威彦是彻底的结果无价值论者,对于倾向于结果无价值论的初学者来说,读其书会起到坚定立场的作用,但其观点很多都被归入少数说。另外,曾根的体系书并不庞大,甚至可以说是简明扼要的,主要是以本科生为阅读对象。对于深入研究刑法学的学者,为了彻底了解其思想,有必要同时阅读其著作《刑法の重要問題》(成文堂,第2版,总论2005年,各论2006年)。

 

(10)高桥则夫的体系书是立足于规范论的立场撰写的,特别强调行为规范与制裁规范的区别,可见是深受德国刑法学的影响。高桥授课极为风趣,因此其体系书在早稻田大学本科生中很有人气。如高桥自己所言,其体系书的一大特色是尽量将判例中的案情详细描述,以便读者参考、判断。所以从篇幅上看,略显厚重。另外,由于高桥在修复性司法等犯罪学相关课题上有着深入研究,与此关联的部分成果也反映在了其体系书中。所以读其书能时不时地发现一些并不在传统刑法理论学范围内的问题与论述,颇为有趣。

 

(11)山中敬一对德国刑法学的研究业绩之丰硕,是得到了学界公认的,其本人亦是关西刑法学的代表。其体系书用“集大成”来形容并不为过。今年刚刚由成文堂出版了其《刑法总论》第3版。时隔7年的新版本果然不出意料,仍然保留了“厚重”的基调,是“辞典”级别的。由于该书分量够足,所以诸多其他学者书中未曾涵盖的小问题,也在本书中得以论述;很多支持者较少的观点,也被网络搜集在本书当中。因此,山中的体系书虽对于初学者来说易生望而却步之感,但对于深入研究刑法的学者而言,是再好不过的学说整理。预计与该书配套的刑法各论也将于近期刊行。

 

(12)对于国内刑法学者来说,内田文昭这个名字可能不太熟悉。内田属于老一辈的刑法学者,其体系书《刑法概要》(青林书院)只出版了上卷(1995)和中卷(1999)。其在犯罪论上的思想与曾根相近,既是结果无价值论者,又坚持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阶层的价值中立判断。之所以介绍内田的体系书,是因为该书旁征博引了大量德国学者(虽然年代略显久远了)的观点。所以该书在某种程度上可当作德国刑法学的入门书来读。但随着近年学者阅读德文原典的能力增强,加之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该书的这一优势逐渐淡化。但另一方面,该书的方法论仍然值得学习。即通过在体系书中详细对比德国学说,来检讨日本学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于目前尚处在通过比较法的手段汲取德日刑法学理论的我国刑法学来说,具有极大启示。

 

以上笔者根据这些年读日本刑法体系书的感受简单地勾勒了各书的特色,最后则需回到本文标题,即究竟日本刑法体系书哪家强呢?

 

其实,这里所说的“强”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而是根据读者自身的爱好与习惯而定。有的人以简洁明了为强,有的人以旁征博引为强;有的人以理论批评判例为强,有的人以理论说明判例为强;有的人以构筑精致体系为强,有的人以妥善解决问题为强;有的人以文字表述深入浅出为强,有的人以图表绘制精确易懂为强。所以在评价日本刑法体系书时,一千个人心中恐怕有着一千种不同的标准。

 

但是,对于尚未充分接触大量日本刑法体系书,试图涉猎日本刑法学理论的初学者而言,哪本书最合适呢?就这个问题,从方法上讲还是可以寻觅一些客观的标准的。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仅供参考。

 

第一,如所周知,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是日本刑法学的一大特色。对于初涉日本刑法学的学者,在没有坚定自己的立场之前,有必要分别通读一本结果无价值论者和行为无价值论者撰写的的体系书。结果无价值论的体系书如西田,山口,曾根的,行为无价值论的体系书如井田,高桥的。另外,在这个读图时代,对于初学者,特别推荐图文并茂的前田体系书。

 

第二,在大概有了一个倾向性立场之后,可以选取与自己相同立场的体系书精读。在这个阶段,推荐山口的和井田的体系书。

 

第三,在精读完与自己的倾向性立场相同的体系书后,再精读一遍与自己的倾向性立场相反的体系书。例如,如果是先精读了山口的书,那么这一阶段推荐精读井田的书。

 

第四,在完成上述通读两本,精读两本的功课之后,基本上自己的立场也可以确定下来了。此时如果尚有兴趣继续研究日本刑法,可以开始广泛阅读其他学者的体系书,甚至挑战山中的辞典级体系书。

 

当然,由于各家的体系书都是思想的高度总结与精华所在,所以很多书读一遍,即便是精读一遍是不够的。此外,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时常需要反复地回到体系书中寻找、品位前人的智慧。

 

2015年9月18日

东京后乐寮地下图书室

 

文中所涉“日本法学家”名录

 

大冢仁

 

日本著名刑法学家,刑法主观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大正12年生于群马县。昭和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东京大学教授。《犯罪论的基本问题》(1993年,冯军译,政法大学社)、《刑法概说(总论)》(第三版)和《刑法概说(各论)》(第三版)(2003年,冯军译,人大社),是被国内引用率最高的日本刑法学经典作品,大冢仁先生也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日本刑法家之一。

 

大谷实

 

日本同志社大学(学校法人)总长、法学部教授,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法务省法制审议会刑事法部会召集人,北师大刑科院特聘顾问教授。

 

野村

 

1944年生于埼玉县。1968年早稻田大学第一法学部毕业,1973年后历任早稻田大学法学部助教、专任讲师、副教授。主要著作:《未遂犯的研究》《刑法总论》。

 

西田典之

 

日本著名刑法学家,也是在共犯论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代宗师。作为东京大学教授的西田典之西田典之教授1947年3月2日生于日本熊本县,196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之后成为平野龙一博士(1957年起任东大教授)的助手,1985年起担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

 

山口厚

 

日本著名刑法学家平野龙一先生的得意弟子,他现在在东京大学担任教授,也是东京大学现职刑法教授中年纪最长者。1953年出生于日本新泻;1972年东京大学法学部入学,1976年毕业;现任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教授。。山口厚教授可以说是著作等身。现为日本立命馆大学法务研究科科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山东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主要著述有:《刑法总论讲义》、《刑法各论讲义》等。

 

松原芳博

 

1960年出生于日本。198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现为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法务研究科教授、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日本刑法学会理事、日本学术会议联系会员。主要著作有《刑法总论》(日本评论社2013年版)、《犯罪概念与可罚性》(成文堂1997年版)、《判例特别刑法》(共同编著,日本评论社2012年版)、《刑法的判例〔总论〕》及《刑法的判例〔各论〕》(编著,成文堂2011年版)、《重点课题刑法总论》及《重点课题刑法各论》(共同编著,成文堂2008年版)等。

 

前田雅英

 

1949年生于东京都。1968年录取东京大学法学部,导师是平野龙一先生。1975年调往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任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他是日本刑法学少壮派中最年轻、最有成就的学者前田雅英极力主张客观的违法性论和结果无价值,所以他都是在实行行为之前论述结果。他认为在实行行为、结果、因果关系中,结果是最重要的构成要件要素。

 

高桥则夫

195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现任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法务研究科教授,法学博士(早稻田大学)。主要著作有:《共犯体系和共犯理论》(1988年、成文堂)、《正当化和免责》(1992年、成文堂)、《刑法中损害恢复的思想》(1997年、成文堂)、《恢复性司法的探究》(2003年、成文堂)、《规范论与刑法解释论》(2007年、成文堂)、《刑法总论》(2007年、日本评论社)等。

 

曾根威彦

 

194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196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现为早稻田大学教授,法学博士(早大)。日本学术会议会员,司法考试委员,日本刑法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有:《刑法重要问题》(总论)、《刑法重要问题》(各论)、《刑法中的正当化理论》、《言论自由和刑事规制》、《刑法中的实行、危险、错误》、《刑法总论(第3版)》、《刑法各论(第3版)》、《刑事违法论研究》、《德国刑法史纲》(翻译)。

 

内田文昭

 

1932年出生于小樽市,现年(2010年)78岁,1955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法学部,留校成为庄子邦雄教授的研究助手。1960年任北海学院大学讲师。1963年以论文《论过失与共犯》获北海道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64年任上智大学教授。1976年任北海道大学教授。1983年任帝京大学教授。1991年任神奈川大学教授。1994年任神奈川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