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折屋顶,拱形窗户,斑驳的暗红色外墙布满爬山虎,朝内81号看上去,的确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紧闭的大门上贴着一张天主教爱国会的告示:此楼与电影无任何关联,院内房屋已是危房,谢绝参观。即便如此,门外依然聚集着好奇的市民。
建筑风格迥异,地处闹市却被闲置,朝内81号院的确有些神秘。网络小说《朝内81号》走红后,有关这座小院的各种恐怖段子疯传,“鬼宅”之名大盛,甚至被称为“京城四大鬼宅”之首,成为猎奇者的探险圣地。
石洪喜说,“楼里既没有发生过命案,也没有什么撞鬼事件,全是好事之徒编造的。”依据天主教爱国会现有的资料显示,朝内81号始建于1910年,由美国天主教会本笃会传教士出资修建。坊间流传的皇帝赐给英国人教堂、外国夫妻合开医院、军阀宅院等不同版本均不实。
据介绍,81号院分为东、西两座砖石结构小楼,均采用当时典型的20世纪欧美折衷主义风格,地上三层带地下室,木质地板和楼梯,顶层都有阁楼,覆以法国“蒙萨”式双折屋顶和拱形装饰窗。
朝内81号建成后一直作为在京美国传教士语言训练中心和宿舍,名为华北协和话语学校,1930年改为加利福尼亚学院并扩招学生,培养外交官、学者等人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曾于1932年在此学习汉语。
1933年美国天主教本笃会总部内部调整,将在京所有产业交给了天主教其他机构管理。1937年,爱尔兰天主教味增爵会孔文德神父将朝内81号改作教堂使用,为八面槽天主堂所辖教堂。1946年,比利时天主教奥斯定修女会曾在此设立普德诊所直至北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此处宗教教产被北京市民政局使用,后成为北京市民政工业公司办公地。
“100多年了,外观和内部结构几乎没有变化。”石洪喜说。
1980年,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等部委联合发布188号文件,要求各单位无条件腾退新中国成立后占用的宗教房产。“朝内81号就属于被占的宗教房产。”石洪喜说,由于缺乏历史资料佐证,收回工作进展缓慢。
1994年初,时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傅铁山主教,作为市政协委员,向北京市政协八届二次全会提出提案,建议解决朝内81号的房产纠纷问题。同年7月,经过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办理了朝内81号的房屋所有权证,市民政局确认了其产权。
但因为各种原因,腾退工作进展缓慢。上世纪90年代末,朝内81号院还险些被拆除,幸被教会发现,虽按原貌恢复,但房屋结构已出现隐患,成为危楼被闲置起来。
据石洪喜介绍,修缮朝内81号院被列入教会的重要日程,从2003年至2005年,所有手续基本办齐,但由于傅铁山逝世等原因,修缮工作又被搁置。
2009年,朝内81号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石洪喜没想到,一部电影又使朝内81号院成为焦点。去年底,某电影公司根据小说《朝内81号》筹拍同名电影,并按照小楼的外观1比1进行实景还原拍摄。今年5月底,该电影宣传片正式发布。教会立即向有关部门提出异议,虽然后来电影更名为《京城81号》,但电影里的建筑外观一看就能让人联想到朝内81号。
电影热映使朝内81号院又成为了热点,每天从早到晚朝内81号院外都会聚集大量的游客希望能够一探究竟,有些甚至趁夜翻墙探险。“这种行为很危险,那是一栋危楼,年久失修,容易发生事故,对小楼保护和修缮工作也造成了不利影响。”石洪喜说。
石洪喜表示,“鬼宅”这种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损害了宗教形象,呼吁大家理性对待,媒体、影视公司和网络也不要进行负面炒作和宣传。
其实早在2010年,北京市天主教会就准备重启朝内81号院的修缮工作,但由于被列为文保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修缮必须重新审批。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项审批工作正在进行中,修缮工程有望年底开工。石洪喜介绍,修缮方案和之前的差不多,小楼主体将按照原貌进行修复,另外在东侧空地将增加一栋办公楼,工程由一家房地产建筑公司负责,小楼的管理工作也是由他们负责。
石洪喜还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为修缮工作提供史实资料,“文物建筑修缮讲究‘修旧如旧’,现在最缺的是小楼历史各阶段的史料照片,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征集到。”
“你考虑过鬼的感受么?”有人在微博上点评这件事时有这样一句调侃,其实认真起来倒该问问您考虑过周围居民的感受么?昨天下午,尽管朝内81号院已经大门紧锁,门前拍照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少说二十来人,以年轻人为主。有人把手机伸进铁门的缝隙拍照,有人寻找翻墙的办法,更多人则在门前兴致勃勃地聊起了“三姨太”的鬼事儿。
年轻人的热情,却让附近的居民头疼坏了。81号院东边紧挨着79号楼,楼里住的居民老人居多。说起这几天的情况,老头老太太都一肚子苦水。王大妈说,最让她难以忍受的就是没完没了的噪音,白天不提,夜里根本无法入睡。隔壁的81号内时而传来欢呼声、嬉闹声,时而还来几下学鬼叫的声音,搞得人一惊一乍。年轻人翻墙后落地的声音最可怕,因为离得近,就跟在窗边一样,总觉得有人进来了。“昨天夜里有个摩托车队过来,因为找不到入口,就骑车在院子周围一圈圈转,那噪音就别提了!”
“不就是个破楼么,搞这么邪乎!”住在高层的居民也提到了强光的问题,说有的年轻人来时全副武装,有人拿着强光手电,有人顶着头灯,光柱子闪动直接扫在了居民楼的窗户上,非常令人反感。
“让我进去,我是咱们院儿的!”最受影响的还得说是81号院本院的人,81号院这栋破楼的后头,还有一部分居民区。原先院门开着,居民自由出入,现在大门被迫紧锁,进出院子先敲门,看门的同志从门缝看半天,确认是自己人才放行,就差对暗号了。院内居民还反映,自家的车有时放在院子外,夜里就有翻墙的人踩着车上墙头,弄得车鼻子上全是脚印。
记者说明来意,负责看门的徐师傅把门打开一道缝,什么也没说,只是打了个手势,让记者赶紧进来,然后赶紧关门,把几个想借机冲进来的小伙子挡在门外。
“可赶紧呼吁呼吁吧,都别来啦!”老徐就说了这一句,然后把一个生锈的大铁锁放在了记者面前,锁头已经被锯成两半。朝内81号有南北两门,昨天下午北门的铁锁竟然被试图进入的人给锯开了。“你说怎么就这么大瘾呢,这里头什么也没有。”
去年记者走访此处时见过老徐一次,今天面前的老徐明显精神不太好,眼睛都熬红了,原本4个人值班的门房,现在工作人员增至十多个。老徐说,从18号开始,南北的大铁门就不得已关闭了。但即使如此,还是难以阻挡“游客”的脚步,翻墙的、愣钻的,什么都有,24小时都得有人看着。“你说我这么看着是为什么呀,还不是怕大家出危险,楼里鬼没有,随时可能塌下来砸人的木头有不少!”
第一是不合规矩,去年8月份记者曾走访这里,并作出相关报道,目的就是告诫大家不要来探险,如今的朝内81号院处在繁华地段,即便是夜晚,在周边灯光照耀下,屋里很亮敞,没有什么神秘感。至于网上那些鬼故事记者也向多个相关部门求证过,均子虚乌有。更重要的是现在这个封闭的院子是有产权单位的,随便进入不敢说您违法,至少不太规矩吧!
第二就是电影与这老楼没太大关系,这一点楼前的铁门上已经有公告说明。值班老徐也说,《京城81号》既没在这里取过景,也没在这里拍摄。“这电影的名字就挺说明问题,当时制片方跟这里的产权单位谈过,但产权单位没有同意,所以不也没叫‘朝内81号’么!”
附: